最接近上帝的地方 


教堂的右邊有個免費的寄物室及WC,還有個相當醒目的告示牌,示意著遊客們要入內必需符合的穿著規定。


走上階梯進了最右邊的門,排在右邊的隊伍是準備買票上圓頂,左邊不用排隊的則是參觀聖彼得的地下洞窟,在進入洞窟前有個小噴泉池,泉水冰涼可生飲,有不少旅人在此飲一杯,就如同喝到了聖水一樣。洞窟內部不能照相,這裡從十世紀開始,便奉獻給聖徒的禮拜堂以及國王、王后、教皇等之墓地所在。我們經過一個小禮拜室時,就看見了虔誠的信徒正在禱念著,一旁的教堂保全人員示意著大家噤聲而過。


地下洞窟的出口在面對教堂的左腰處,在轉回教堂的中央正門前就會遇上了兩個駐守在此的瑞士衛兵團。藍橘相間的制服是出自米開蘭基羅的設計,這些瑞士衛兵從1506年起就加入梵諦岡的軍隊,主要保衛著教皇的安全,他們全都是來自瑞士的天主教徒,且必需誓言對教宗的忠誠。


教堂的正面為巴洛克式風格,分為上下兩層,上有耶穌、及包含聖約翰等之十二使徒像,下層則有八座圓柱及五座大門。


教堂前的階梯兩旁分別站立著聖彼得及聖保羅的雕像,彷彿歡迎著世人的到訪。


1503年,教皇朱利歐二世(Giulio II)下令由布拉曼帖(Donato Bramante)擔任重建教堂的建築師,並於1506年開始動工,布拉曼帖卻在1514年去世,當時教堂的地基已準備妥當,但他設計來支撐圓頂的支柱卻無法承受其重量,以致後來接管工程的人不斷地增加支柱的厚度,相對的經費也不斷地追加,使得工程進行緩慢。這個問題一直到1547年由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接管後才解決,整座教堂花了一百多年才重建完成,但圓頂卻是在米開蘭基羅去世後兩年才完成。





整座教堂約187公尺長,寬廣的內部以大理石饟飾,共有11間小祭室和45座祭壇,大部分裝飾為貝尼尼所作。兩座側廊在米開蘭基羅的圓頂下交會,四根支撐圓頂的巨型角柱所圍成的空間中放置著貝尼尼設計的聖體傘。


來到教堂不可不看:(1) 米開蘭基羅設計的圓頂;(2) 貝尼尼設計的聖體傘;(3) 米開蘭基羅的聖殤像;(4) 聖彼得像;(5) 聖彼得寶座。


「圓頂」-前篇文已介紹


「聖體傘」-貝尼尼於1624年奉教皇烏爾班八世(Urbano VIII)之令興建。這座華麗非凡的巴洛克式之飾金青銅頂篷是由20公尺高的螺旋柱支撐著,整體高度約29公尺,儼然成為教堂的焦點,僅有教宗可以在其下方的祭壇舉行彌撒。


「聖殤像」-米開蘭基羅於1499年完成這件知名的大理石雕像時年僅24歲。它就坐落於右側的第一小祭室內,也就是在靠近入口處的右手邊,自1972年遭毀損後便以厚玻璃保護著。年輕的聖母瑪利亞帶著溫柔、慈悲的表情,抱著基督柔弱的身體置於腿上。


「聖彼得像」-這座著名的13世紀雕像是為阿爾諾弗.迪.坎比爾(Arnolfo di Cambio)之作品,就位於中殿一側,其右腳長期因虔誠的信徒親吻及撫摸下已毀壞,如今以義肢呈現,每日都有大把的信徒來此獻上誠摯的吻。


「聖彼得寶座」-位於圓頂的環形殿中,上方為貝尼尼的巴洛克風格作品,中央的窗戶上映照出代表聖靈的鴿子,四周則飾有雲朵、陽光和飛翔的天使。






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紀念碑-這是貝尼尼於1678年完成的最後一件作品,位於左翼殿中的壁龕中。亞歷山大七世端坐在代表真理、正義、仁慈與謹慎的雕像中間。


寶物&聖器室入口:這裡面要付費參觀。


當我們站在教堂中央,抬頭仰望圓頂及華麗的天蓋,細細瀏灠教堂內的藝術裝飾,慢慢地在原點轉上一圈,沒有宗教信仰的我,竟有股感動與激動在心中慢慢擴散開來,說不上是什麼緣故,但漫步在教堂中,每一件雕塑的華麗中都帶著莊嚴,四周遊客的喧嘩彷彿靜止般地讓我呼吸急促,在幾處禮拜堂觀望良久,這難道是上帝發出的神聖訊息嗎?I don’t know......我只知道這等感動轉換來的能量,讓我不覺疲累地登上了圓頂,久久才釋懷。





以下為20078月票價及時間--
聖彼得教堂門票:免費~/圓頂:電梯€7.0,樓梯€4.0
   開放時間7:00~19:00/圓頂8:00~18:00
     交通(1) 搭地鐵-A線至Ottaviano站下步行約10分鐘。或-
        (2) 搭No. 40或64號公車於過橋後下車,步行約2分鐘。

更多精彩照片在:2007-08-Italy-Roma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na 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